2017-11-25 02:11
宅~有何不可
黎巴嫩總理哈裡裡暫緩辭職 或令沙特“失望”
視頻:哈裡裡出席獨立日?兵並暫緩辭職 來源:央視新聞
[b]哈裡裡暫緩辭職或令沙特失望[/b]
新華社貝魯特11月23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良勇
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裡裡22日在貝魯特宣佈暫緩辭職後,其所在政黨“未來陣線”23日表示該決定是“明智之舉”。黎巴嫩真主黨在議會內的陣營23日也對最近的政局發展表示“非常滿意”。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哈裡裡“轉變”立場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黎巴嫩政局未來走向仍不明朗,地區大國沙地阿拉伯若欲借哈裡裡辭職對真主黨及其背後的另一地區大國伊朗施壓,一定會對此感到失望。
[b]各有考慮[/b]
哈裡裡本月4日在沙特突然宣佈辭職後,21日深夜回到黎巴嫩,並於22日與黎總統奧恩進行瞭會談。他在會談後告訴媒體記者,自己應奧恩要求決定暫緩辭職。但他未提及“暫緩”的期限有多久。
分析人士認為,哈裡裡在與奧恩會談後即決定暫緩辭職,這並不令人意外。
從奧恩方面看,他原本就不願哈裡裡辭職,認為那隻是沙特單方面施壓的結果。奧恩執政風格較為獨立、強勢,不甘外部插手黎巴嫩事務。而且,即便奧恩接受哈裡裡辭職,也需與議會各派領袖磋商任命一名新總理,擱置哈裡裡辭職可爭取更多醞釀時間。
從哈裡裡方面來看,他的辭職立場並不堅決。在沙特“閃辭”一周後首次接受媒體採訪時,哈裡裡就表示,如果黎巴嫩完全信守不捲入地區衝突的政策,他可能會收回辭呈。黎巴嫩《白天報》23日刊文說,哈裡裡22日的表態說明,他現階段既不願辭職也不會收回辭呈,而是以“懸而未決”來促進黎各派談判並評估政治妥協的效果。因此,哈裡裡與奧恩可謂“一拍即合”。
另外,哈裡裡暫緩辭職也離不開外部努力。黎巴嫩政治分析人士薩米·納迪爾認為,這是一個“法國主導、埃及加入的試圖輓救黎政府的外交倡議”,通過暫緩辭職可以讓地區國傢和國際社會有時間進行斡旋。
有分析指出,哈裡裡辭職結局已定,問題隻是時間早晚。黎巴嫩明年5月將舉行議會選舉。奧恩如果同意哈裡裡辭職,也可能不會再任命一個“短期的總理”,而是等到議會選舉結束後直接任命新內閣。
[b]有待對話[/b]
目前,黎巴嫩國內各派對此次哈裡裡辭職風波的態度大多是以維護國傢統一和穩定為先。即便是在哈裡裡辭職聲明中被嚴厲指責的真主黨,也未採取任何過激舉動。
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20日表示,真主黨歡迎哈裡裡先回國,“屆時我們再表明立場,我們願意進行任何對話和討論”。
黎巴嫩政治分析人士塔拉勒·阿特裏西認為,納斯魯拉的表態為哈裡裡回國和暫緩辭職創造瞭“積極氛圍”,也為下一步局勢發展“鋪墊瞭道路”。盡管局勢依然複雜,但這顯現出真主黨的“合作意願”。
納迪爾也說,納斯魯拉的表態暗示著“有對話空間”,包括真主黨在內的黎各派都不希望看到哈裡裡政府垮臺。從當前政治聯盟獲益的真主黨明白,如果換一個立場更強硬的總理來組閣,情況可能更糟。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針對哈裡裡辭職聲明中的指責,真主黨做出多大讓步才能讓哈裡裡及支持哈裡裡的沙特滿意,以及真主黨能否做出這樣的讓步,都還是問題。
[b]沙特失望?[/b]
輿論大都認為,若沙特欲借哈裡裡辭職來促使國際社會對真主黨和伊朗施壓,哈裡裡返回黎巴嫩且暫緩辭職這一決定讓沙特的願望落瞭空,沙特會感到失望。
事實上,哈裡裡宣佈辭職後,美國和歐洲均不希望看到沙特和伊朗的“零和博弈”導致黎巴嫩局勢失控。
有分析認為,法國此次出手化解哈裡裡辭職僵局很可能受到瞭美國的支持。盡管把真主黨列為“恐怖組織”並對其實施多輪制裁,但美國先前表示不希望看到又一個中東國傢陷入政治動蕩,警告有關方勿將黎巴嫩當成“代理人衝突的競技場”。
美國中央情報局伊斯蘭政治戰略分析部門前負責人埃米爾·納赫利赫說,美國無意捲入沙特此次針對真主黨的升級行動。“無論針對真主黨還是伊朗,沙特這一行動都沒有反映出連貫的長期戰略”。
歐洲對待真主黨的立場與美國不同,曾因區別對待真主黨“政治派別”和“武裝派別”遭美國批評。分析人士認為,歐洲對此次事件有多方面考慮。
首先,歐洲面臨的“明確、現實危險”來自“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等極端組織,而非黎巴嫩真主黨武裝。近年來,法國、英國、德國等遭受的恐襲基本被“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認領。
其次,義大利、西班牙等多個歐洲國傢在黎巴嫩南部都派駐有軍隊,這些軍隊是聯合國駐黎維和部隊的組成部分。而黎南部通常被視作真主黨的勢力範圍,歐洲國傢因此並不願與真主黨正面衝突。
此外,黎巴嫩目前收留瞭約150萬敘利亞難民。如果黎局勢惡化,可能會再次引發難民潮衝擊歐洲,這也是歐洲不願看到的。